广东江门: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公用设施服务体系 高效便捷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07  来源:江门新闻网  浏览次数:2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良好的公用设施服务则是这片土壤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在江门这片充满活力的投资热土上,公用设施服务的持续优化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江门市以电力、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领域为突破口,通过政企协同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服务流程再造等系列举措,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公用设施服务体系,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更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电力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血液”,其供应的稳定性与服务的便捷性直接关乎企业生存发展。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以下简称“江门供电局”)以“获得电力”指标提升为抓手,通过政企数据互通、服务模式创新、数字技术赋能等路径,构建起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电力营商环境体系。

  电力服务是构建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把服务前置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步。去年,江门供电局与政府部门以系统对接的方式构建了重大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开发了重大项目主动服务平台,动态掌握招商引资项目的备案、土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及工程建设验收的情况,提前掌握重大项目用电需求及计划投产等信息,为服务提速。

  位于江门鹤山市的志格(鹤山)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是该服务平台的受益者之一。“我们项目刚启动,供电部门就主动上门协调沟通用电事宜,目前政府和供电企业计划共同出资为项目建设外部电力接入工程,实打实为我们省下了真金白银。我们不仅不用担心用电问题,还可以更专注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为我们实现年内投产增添了底气。”项目负责人万咏聪信心满满地说。

  针对大型产业集聚区用电需求集中的特点,江门供电局创新建立“规划—建设—运维”全链条协同机制。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阶段,供电部门即联合政府规划部门开展电网专项规划,超前布局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座,构建起“双环网”目标网架。通过应用RPA机器人,实现用电需求数据实时抓取与分析,为每个产业平台定制“一园一策”供电方案。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需要政企协同,更需要供电企业内部专业联动。

  目前,基于重大项目主动服务平台的信息应用,江门供电局建立起多专业联动机制,主动衔接大型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等用电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从规划源头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结合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今年该局继续大力推进新增变电站布点落地,推动110千伏大江、朗边、西湖等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同步开展配网目标网架规划建设,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提供电力保障。

  此外,江门供电局重大项目服务平台还应用了业扩工单超时预警与督办RPA机器人,实现了信息传递、进度提醒与督办,加快了配套项目立项审批,进一步缩短用户办电时间。自平台应用以来,该局低压、高压客户办电时间分别压减至1.5个工作日、4个工作日,已保障供电服务区域内124个省市重大项目提前用电。

  不断提高用水用气办理便利度

  在用水用气领域,江门市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不断提高用水用气办理便利度,促进市政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现从“多头跑”到“一网办”的蜕变。

  近年来,市城管部门坚持“减互动、缩环节、优流程”原则,指导供水供气企业重构业务链条。在用水服务方面,推动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建筑规划红线,实现外线工程完工当日即通水;通过地形图及管线数据共享、推行“信用办水”等举措,全面提升用水报装材料审核速度。燃气企业则创新“申请即服务”模式,线上受理报装后主动上门对接,无需查验材料即可出具施工方案。目前我市用水、用气报装业务办理环节均简化为2个,用水综合承诺办理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用气承诺办理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此外,江门市搭建政企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供水供气企业网上营业厅与广东省政务服务平台、粤省事等政务系统无缝对接。通过整合报装申请、费用缴纳、发票开具等30余项业务,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全流程办理。

  为破解企业“多头申报”难题,市城管部门牵头建立政企协同机制,通过市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改革后,通过梳理报装要素、优化办理顺序、编制标准化指南,将申请材料从16份精减至7份,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优化公用设施服务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途径。江门市正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服务模式,让企业在江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未来,江门市将继续深化公用设施服务改革,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公用设施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